首页 > 获奖作品 >河清海晏——昆明市海晏村保护与更新

河清海晏——昆明市海晏村保护与更新

2024-07-25 17:09:59

作品名称:河清海晏——昆明市海晏村保护与更新
参赛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作人员:朱鹏斐、沈天禹、王越、毛成
指导老师:
主创人员所在院校/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赛届数:第三届
赛道:村庄设计
获奖等次:一等奖

河清海晏——昆明市海晏村保护与更新1.jpg

河清海晏——昆明市海晏村保护与更新2.jpg

作品简介

海晏村位于云南滇池池畔,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渔村。近年来,平静的海晏村突然爆火,成为了年轻人们观看夕阳的网红景点,游客们蜂拥而至,导致村内产生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交通,历史文化保护等问题。标准院受滇池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海晏村整村进行建设性方案规划,在滇池最严生态红线内,为海晏村的未来找到发展方向。

创作思路

紧邻海晏村,有一座名为乌龙村的历史村落。这座村庄由于滇池生态红线的日渐收紧,最终迁出全部村民,只保留部分古建筑,整体改造为了一处博物馆与景区。而海晏村作为滇池保护红线内少数留存的村庄,以及昆明市历史村落,我们认为海晏村的乡村感,生活感,才是其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而且海晏村人数众多,地价飞涨,全村搬迁必定为昆明市政府带来严重的负担。

所以我们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在如何尽可能满足各种政策要求的情况下,积极解决现有各种问题,并留住海晏村的原住民。所以我们重点提出了污水治理,降低密度,停车迁出几大策略,并为规划了三心一轴六节点的整体结构。

作品应用场景

海晏村作为昆明第一个历史保护村落,我们希望可以将其打造为环滇池乡愁文化旅游带的核心节点,在海晏村留住历史,留住乡愁,为环滇池其他古村落找到在生态红线中,继续发展的方向。

包含的中国乡村文化元素及作品设计过程中的农民参与度

海晏村是滇池渔耕文化和商业文明的最后遗存,得名来自传说中崇祯皇帝在此村的题字“河清海晏“。是昆明看夕阳最美的地方之一,较完整的保留了云南民居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华服和山水景观价值。海晏村也是被昆明市第一个历史村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当地的历史传说,名人,古建筑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以渔耕文化和商贸文化为核心,展开我们的设计。

由于项目进行规划时,正值严重的疫情,所以我们对现场只进行过一次踏勘,但我们仍然在线上与村干部和乡贤们频繁沟通。由于海晏村已经爆红的现状,以及其生态红线与自身历史保护村落的属性,所以海晏村的规划与设计其实难度非常大,也非常复杂。由于种种政策的影响,各地投资商的关注,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整村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可能是最适合海晏村的出路。但我们仍然希望可以保留原住民生活居住的空间,保持村庄的宜居性,并且让村民通过平台公司分红的方式获益。

设计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次设计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滇池生态保护红线的限制。政策中规定,滇池生态保护红线内应当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并引导原住民逐步迁出。为此我们设计团队频繁与政府沟通,数次汇报对接,对当地的生态环保政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向政府提出同时交好生态与发展两份答卷的倡议。在建设方案中,我们采取了严格的”环湖截污“策略,并规划了生态湿地,不新建扩建任何建筑,只进行建筑的改建和景观的轻介入。